温馨提示

1、交易前请仔细核实商家真实资质,勿信夸张宣传和承诺。如发现非法商家,欢迎广大网民举报,举报电话:4000-999-800。

2、该信息由列表网网友发布,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列表网仅引用以供用户参考,详情请阅读列表网免责条款。

3、在签订合同或相关协议之前,任何要求预付定金、汇款等方式均存在风险,谨防上当受骗!

详情描述

劳动法律知识:公司规定提前离职的不享受年终奖有效吗?

【裁判要旨】劳资双方在劳动合同约定劳动者提前离职,用人单位不需支付奖金的约定属于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应为无效。


【基本案情】张某入职某设备技术有限公司任职出口业务员。双方签订了考核细则。考核细则规定,不管因何种原因于年底前离开公司的业务人员将不享受年终奖。工作一年半后张某离职。后张某申请仲裁,要求某设备技术有限公司支付离职当年度的年终奖。


【裁判结果】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判认定,某设备技术有限公司考核细则第十二条关于年终奖的规定系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约定,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该约定条款应属无效,因此某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应支付张某离职当年度的年终奖。


【实务评析】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某设备技术有限公司考核细则中关于员工提前离职不支付年终奖的规定是否有效。


关于在发放年终奖前离职的员工是否有权获得年终奖,司法实践中有许多不同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不给离职员工发放年终奖完全是一种歧视待遇,有违同工同酬的原则,不公平也不合法,对于不在册或者离职的员工,只要在这一年度中为单位付出了劳动,用人单位就应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根据员工的相应工作时间折算发放年终奖金。


另一种观点认为,年终奖属于奖金的一种,是否发放、何时发放以及如何发放,完全是公司的权利,应由公司说了算。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合同也是合同,根据合同意思自治原则,只要双方在合同中,或在员工手册中有对年终奖的约定,应根据约定来处理。


本案是按照第一种观点处理的,这样的处理方式比起第二、三种处理方式更具合理性,可以更好地平衡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利益。


首先,应当明确年终奖金的性质问题。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从该规定不难看出,奖金属于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工资的组成部分。


虽然事实上奖金的发放存在多种形式,如月度奖、季度奖或年终奖等,但奖金发放形式的不同并不能改变这些奖金属于工资这一根本属性。年终奖是用人单位根据全年经济效益和对员工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而发放的一次性奖金,属于合法劳动报酬的范畴,而不只是用人单位激励员工、留住人才的手段。就本案而言,某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并未举证证明本案争议的年终奖金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工资范畴,应当认定本案的年终奖金属于基本工资的补充,其性质仍属于工资。


其次,双方所签订的考核细则第十二条不管因何种原因于年底前离开公司的业务人员将不享受年终奖的规定能否成为被告拒付年终奖金的合法依据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条款应属于无效条款。就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而言,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是各自的主要义务。


本案考核细则第十二条关于提前离职不支付年终奖的规定实际上是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约定,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与劳动法中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的规定相冲突,同时也限制了劳动者合法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法律精神也是相悖的,应属无效条款。


因此,关于年终奖的支付问题,在双方未约定的情况下,无论劳动者是否在年终奖发放前离职,用人单位均应支付,如果双方对此有约定,应考察该约定是否为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约定,如是,则应认定约定无效,用人单位还是应支付年终奖。


胡开盛律师执业以来已经成功办理多起重大劳动争议案件,在办案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和办案技巧,擅长运用证据规则为客户争取更好的结果,是劳动案件当事人值得信赖的选择。胡开盛律师咨询在线执业单位:广东邦仪律师事务所,律所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上步南路锦峰大厦(科学馆地铁站D出口),来访咨询请提前预约!